第324章还是个性情中人
讲到此处,胡承荫突然就理解了陈达先生的良苦用心,而此刻他眼中的陈达先生用手摩挲着杯口,眯起眼睛望着远处,似乎在回望遥远的青春记忆。
“虽然我没有你勇敢,这些年来也尽自己的力做了一些工作,去了许多地方,也目睹了许多至今想来都触目惊心的事情。十几年前,我了四个月走访了全国各地的很多工厂,最后写成了《中国社会改造问题》,在那期间看到的人间惨像,我至今都难以忘记。当时我去了汉口的一家火柴工厂调查走访,那里的工人用黄磷做火柴,黄磷有剧毒,弄到眼睛里就会瞎眼,弄到嘴里就满口牙都掉光,甚至下颌的骨头都会烂掉。这间火柴厂只开了三四年,办厂的资本家就赚了四五十万元,可工厂里有五六十个工人都残废了,永远失去了劳动能力。”
陈达先生顿了顿,看了一眼胡承荫愈发苍白的脸,依旧说了下去:
“后来我专门开了‘劳工问题课’,带学生们去北平的一家火柴厂参观,进入厂房以后,我的学生们都惊讶不已。满眼都是几岁到十几岁的童工,他们从早到晚终日站立,本应稚气的脸上面无表情,手上的动作却飞快,在本应天真烂漫的年纪俨然变成了装盒打包的机器。我们还参观了一家料器工厂,刚进到狭窄的车间里面,有的同学就忍受不了里面的高温退了出来,整个厂房密不透风,工厂内温度极高,如同蒸笼一般,让人根本透不过气来,就是这样的房间,却密密麻麻挤满了工人。因为常年生活在这样潮湿闷热的环境之中,许多工人都患上了皮肤病,即便是皮焦肉烂,仍旧没有停下手上的活计,简直让人看不下去。”
陈达先生叹了一口气:
“这样的事情我还见过很多很多,还要我继续说吗?”
胡承荫痛苦地用双手捂住了脸,摇了摇头。
“我每次给一年级的新生上第一节课,都会问他们‘社会学’究竟是学什么的,结果听到的答案五八门:有人说是社会学大约是学社会交际的,有人说社会学是调查‘社会主义’的,还有人说,它训练学生做社会工作的……许多同学都是懵懵懂懂地选择了社会学,并不知道学习社会学的真正意义所在。承荫,你是从外系转到咱们系的,你转系的缘由是什么?是因为你生性活泼、乐于交际?因为你旁听课程的先生们讲得好?还是课堂的内容让你觉得新奇有有趣?
承荫,你有没有认真想过,我们学习社会学究竟是为了什么?社会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我们学习社会学,是为了让这一个个‘人’生活得更好。当他们遭遇不公和不幸的时候,我们要站出来,向他们投以目光,为他们大声疾呼,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听到他们,这就是改变的开始。既然我们是手持火把的人,就要抛却恐惧,专向黑夜里最暗的地方走,用我们手中的光照亮那里。
眼下我们的国积贫积弱,可仅贫穷一例就有多重原因造成,贫农、贫工、低能、残废、衰老、孤寡……我们不但要看,更要去分析,以期找到改变的途径。社会学是一门讲求实证的学问,你想让这个国家变好,就要将你的眼睛变作显微镜,将笔变作手术刀,切开时代的痈肿,再敷上良药以求愈合。你眼中总是饱含泪水,又怎么能看得清问题的症结呢?
中国有句古话,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我不敢苟同,我们手中的笔也许比不上我们前线将士们的子弹,可我们在穷乡僻壤留下的每一个脚印、记录的每一组数据,都是我们战斗过的痕迹。所以,胡承荫同学,你要坚强起来!你的路还很长,你要做的事还很多,不能再浪费时间了!”
先生的话完全说到了胡承荫的心坎里,他的胸中涌起一阵鼓胀的暖意,一时间长期压抑的复杂心绪冲破了伪装瞬间决堤,终于泪流满面,溃不成军。
陈达先生站起身来,走到胡承荫跟前,双手按在胡承荫的肩膀上。
这时候陈夫人听到哭声,担心地出门探看,陈达将食指放在唇边,轻轻摇了摇头,陈夫人点点头,退回屋去,轻轻掩上房门。
陈达静静地陪着胡承荫放声大哭,让他尽情地宣泄情绪,直到他哭够了,自己止了哭声,陈达先生才又开了腔:
“哭够了吗?会哭就好了,要是把你变成一副‘铁石心肠’,那真是我的罪过了。陈确铮跟我说你最近变化很大,我看你倒是没怎么变,还是个性情中人。”
胡承荫没想到陈达先生会跟他提起陈确铮,他刚想问,却被陈达先生打断了:
“胡承荫,你今年已经三年级了,还有一年就毕业了,你也该想想你毕业论文的选题了。”
陈达发现胡承荫突然变得有些紧张,他的双手互相搓了搓,犹豫了一会儿才从放在脚前的书包里拿出两个笔记本来。
胡承荫站起身来,双手将这两个本子万分郑重地递给陈达先生,陈达先生没有迟疑地将笔记本接了过来,低头仔细端详。
两个笔记本一大一小,小的是胡承荫在蒙自买的小小的深紫色硬皮笔记本,封面上满是脏污,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从个旧回来之后,胡承荫就偷偷把它藏在枕芯里面,没有给任何人看过。还有一个本子是干净的十六开笔记本,黑色封皮,没有任何纹。这段日子以来,这个笔记本就一直跟着胡承荫,片刻不离身。
陈达看看胡承荫,又看了看自己手中的两本笔记本,虽然他还不知道里面的内容,却觉得自己双手承拖之物似有千钧重。
一会儿还有一更!狐狸要支棱起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