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屋 > 都市言情 >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 214.第211章 登门拜访

214.第211章 登门拜访(1 / 2)

第211章登门拜访

实际上,梁国在明年的日子注定不会好过,主要原因还在于财政吃紧。

尽管桓熙平定叛乱,通过掠夺鲜卑乞伏部、破多兰部,可谓是收获满满,但也架不住他赏赐将士、大肆扩军,以及需要赈济凉州灾民。

五月盛夏之时,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霜,不仅在凉州地区引发了大规模的叛乱,也冻死了田地里的庄稼。

武威、金城、西平等三郡受灾,颗粒无收。

桓熙已经在凉州推行均田制,哪怕这场天灾晚几年到来,民众依靠分得田地后,积攒下来的粮食,也能自己渡过难关。

可是年初均田,年中受灾,一次秋收都没经历,凉州的穷苦百姓哪来的积蓄渡过灾年。

因此,从短期来看,桓熙攻取凉州,等同于是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至少在明年秋收以前,财政压力都难以得到缓解。

偏偏重赏将士、扩充军队、赈济灾民,这些都是非做不可的事情。

桓熙在乞伏部、破多兰部的丰厚缴获,三军将士有目共睹,光是在乞伏部,就掠夺了五十万头牲畜,带回去了三十余万头。

将士们可不会考虑财政压力,在这样的缴获之下,如果得不到重赏,军中必然生出怨言。

而扩充军队,也就是组建百保鲜卑,则是抽调河西鲜卑中的精锐,稳固地方统治的手段。

至于灾民,更不可能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长安有十二道城门,每面城墙各有三门,每门各设三个门道,每道宽为六米。

未央、长乐二宫坐落于城南,桓熙进城,走的就是西面城墙直通皇城的章城门。

此时已是十月上旬,正值初冬时节,长安降下了一场鹅毛大雪,气候寒冷。

因此,桓熙特意派人叮嘱王猛、权翼,无需百官迎候,各司其责即可。

王猛早已回到了长安,桓熙入城后,便迫不及待的直奔尚书台,前去寻他。

厢房内,王猛暖了一壶酒,恭候多时。

桓熙小酌一杯,而后说道:

“如今国库空虚,就不要再安排凉州民众以工代赈,少干点活,省些力气,也能少吃些粮食。

“等到春耕时,再为田间的劳力提供充足的食物。

“先生务必告诫各地长官,节省开支,不是让他们一毛不拔,倘若谁的治下饿死了人,我必定要在事后追究他的责任,严惩不贷。”

在如今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以工代赈显然不是一个好主意。

要想让人干活,就得让人吃饱肚子,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如果是财政富裕的时候,倒是可以推行以工代赈,毕竟只要管饭,就能得到充足的劳动力,趁此机会可以推动基建工程的建设。

但梁国的财政情况摆在眼前,桓熙只能尽可能的节省开支,在灾区搭设粥棚,施舍些米粥,保证百姓不被饿死即可。

王猛点头应是,转而说道:

“臣离开洛阳时,楚公寄言,希望梁公能够经略弘农。”

桓熙对此可谓是焦头烂额,如果能够选择,桓熙自然是希望能够继续依托潼关、高王两处险隘,稳固东面防线,而后经由河套地区,在北方与苻建争夺代国的控制权。

当然,桓熙也能理解桓温的苦衷。

洛阳北有虞国、燕国,东面的兖州如今也被姚襄占据,荀羡在秋收之后已经与他置换了领地,退往淮南。

如果没有桓熙在弘农郡布置重兵策应,桓温又怎能放心经营洛阳。

“家父有言在先,我若置之不理,必会招人非议,认为桓某忤逆不孝。

“罢了,这世上哪有事事称心如意的说法。

“我自会写信给父亲,答应他在冰雪消融以后,向弘农迁徙民众,布防重兵。”

桓熙无奈摇头,他又询问王猛:

“先生以为,何人可为弘农太守?”

王猛沉吟片刻,说道:

“臣以为,非邓破胡(邓羌)莫属。”

说着,王猛解释道:

“梁公意在代国,无暇顾及弘农,必以帅才镇守当地,统领大军。

“梁国将领之中,能当此任者,唯邓(邓羌)、谢(谢艾)二人而已。

“二人的才能只在伯仲之间,但邓将军此前随臣响应楚公号召东出,与楚公以及楚国将领有旧。

“而谢尚书任职兵部,另有重任,因此,臣斗胆向梁公进言,请以邓将军为弘农太守。”

桓熙微微颔首,王猛所言,甚合他的心意,但桓熙还是好奇,因为他并没有来得及将自己的计划告诉王猛,桓熙问道:

“先生怎知桓某意在代国?”

王猛笑道:

“主公若非意在代国,怎会以应远(邓遐)镇守银川。”

桓熙闻声发笑,原来是这项人事安排让王猛猜到了自己的想法。邓遐固然是一员大将,但并非帅才,由他坐镇西套草原,也就代表着桓熙自己的精力会放在河套地区,自然不用谢艾、邓羌这样的统帅去主持局面。

最新小说: 半岛演员 柯南里的不柯学侦探 让你打怪兽,你唤醒加坦杰厄? 影视:开局获得阿尔法狗 数学教授重回日常 特摄:从迪迦奥特曼开始 斗罗:我,霍雨浩,在修仙 火影教书变强,改变悲剧 快穿之生活体验师 大明:家兄朱元璋,我建国美利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