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锣响起。
作为主考官的晏殊开始从第一个考场宣布纪律。
其中最后一点,便是报考的人数过多,朝廷决定要开启以前的策略。
那便是先诗、赋,后策论,墨义、贴经等,且实行“逐场去留”法,即诗、赋成绩过关,才有资格考策论等等。
如今也是以诗赋为主,只要这个不过关,后面的也不用考了,白白浪费所有人的时间以及官府的各种钱财。
一听这话,众多学子又忍不住哀嚎起来。
本来参加考试的人数越来越多,现在连科举法子都复古起来,变得更加残酷。
谁让大家赶上了呢!
只要你想要走这条路,哀嚎也没有什么用,只能被动的接受。
若是有人胆敢趁此事大闹考场,定然会让你进了大牢,并且剥夺你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所以此时听了主考官所说的规矩后,许多考生越发感到焦躁不安。
宋煊悠悠叹了口气,果然进士考试主要取决于诗、赋文辞是否工整。
即使到了仁宗朝,依旧没有闹出什么风波来要求改革呢!
晏殊却是另有深意,此举也是为了推动科举改革的进度。
把从诗赋的重点转移到策论上来。
下面的人闹哄哄的,些许声音才能被朝廷采用。
宋煊随意望向周遭,看向大家都如此担忧,自己就没什么担忧了。
看样子他们对于诗赋都没有信心,害怕无法进入二轮!
“赶紧他妈的放题过来吧!”
“我手中的毛笔已经饥渴难耐了!”
宋煊恨不得立即开始答题,如此才能更早的结束这种折磨。
张方平稳稳的坐在一旁,对于外面嘈杂的声音并不理会。
至少在宋煊的影响下,他的心态已经变得极好了。
在一阵嗡嗡声当中,以及考官们的肃静之下。
应天府发解试。
在八月十日这天,终于开考了。
诗赋分别是怀古,以及秋日感怀赋。
宋煊瞧着衙役举着牌子走过。
“呼。”
他轻轻呼出一口气。
依照自己这么长时间对照西昆体死练。
怀古诗。
那简直是他妈的送分题啊!
这跟晏殊直接告诉自己答案,有什么区别?
王从益还想费劲巴拉的搞来试卷提前给自己看,用的着他费心?
于是宋煊直接挥笔写下:
金谷园中草自春,铜驼陌上柳如新。
玉树歌残王气尽,金陵梦断客心惊。
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边野草。
唯有青山依旧在,几回陵谷变桑麻。
金谷园,石崇的别墅;
铜驼陌,洛阳古街;
玉树,指陈后主的《玉树后庭》;
乌衣巷,东晋王谢家族的居所;
朱雀桥,南京古桥;
陵谷,汉墓。
宋煊写完之后,没等墨水干,他再次通读一遍,发现没有什么错漏之处,紧接着看向那首秋日赋,再次挥笔。
“秋风起兮,白露为霜。”
……
宋煊一阵洋洋洒洒在那里写着。
坐在高台上的晏殊一瞧宋煊看见题目后,就开写。
还是有些诧异的。
毕竟上一次考试的时候,宋煊还是规规矩矩的把题目抄在草稿纸上,而不是像今日这样直接写。
看样子他憋了很久,就等着在这考场上大发神威呢!
想到这里,晏殊便是满意的摸了摸胡须。
此子如此模样,倒是真的有机会问鼎解元之位啊!
王泰一瞧竟然是这种题目。
他在宋煊举行的题海当中,不知道遇到过多少次,此时写的更是手到擒来。
原来刷题真的有用!
王泰甚至想要放声大笑,去抱着宋煊转圈圈。
什么他娘的状元笔记?
在如此题海战术的轰击下,自是荡然无存!
不仅是王泰如此,连最为稳重的包拯,都觉得晏相公出的题目过于简单了?
这还怎么从万余名考生当中,选出那么几十人来登红榜?
抛去经常同宋煊一起学习的学子外,其实大部分人都觉得还是难。
就算是不觉得的难的学子,一时间因为考场上各种因素的干扰,因为心态不行,也无法发挥出自己应有的实力!
宋祁慢悠悠的巡场,他发现大部分,或者是许多学子都没有动笔,而是坐在那里默默思考。
他瞥了一眼宋浩,已经在动笔了。
这说明他还是有些天分的,更何况本就是通过发解试了,如今再考,也不过是手到擒来。
宋祁并没有把视线继续放在他的身上。
相比于晏殊等人,宋祁是第一次巡场,以往自己都是坐在那里被别人巡场。
所以他现在很是得意,毕竟身份已经互换了。
受到“监视”的是他的后辈,以及曾经的同辈!
因为宋浩就相当于他的同辈,只不过没有通过省试,而宋祁却是通过了。
如此心态之下,自然是万分得意。
宋祁很快就略过了众人,因为他在寻找宋煊。
此子说是要考解元。
又不需要自己的状元笔记,又不需要自己的辅导。
当真是狂妄的很。
宋祁瞧着宋煊的背影,果然是没有动笔,而是坐在那里低着头。
一副思考的模样。
“哎,谁还没个年少轻狂的时候呢!”
宋祁心中暗暗笑了笑:“总归是会被困境打回现实,知道自己该舍弃那股子高傲之气!”
可是宋祁走进宋煊的时候,他发现宋煊一诗一赋已经全都写完了!
这才多大会啊?
“莫不是瞎写的!”
宋祁放缓脚步,快速瞥了一眼宋煊的诗。
通篇念下来,倒是每一句都辞藻华丽,用典了。
从繁华逝去到历史变迁,有亡国之音,有豪门衰落;
更有昔日繁华的荒凉,永恒的自然象征,与世事变迁六朝繁华消逝的对比。
如此种种,当真是有点本事!
可是那赋,宋祁却没有来得及看,他的身位便越过宋煊,继续往前走去。
但是脸上震惊的神色不减,宋祁想不明白!
宋煊为何能一气呵成,直接把诗赋如此短的时间写出来!
宋煊要是写一首不对仗的诗词,宋祁也不会怀疑。
可是这是西昆体,绝非简单之事。
再加上宋煊上一次被晏殊罢黜,怎么就突然变得如此会写呢?
饶是宋祁是背地里的大宋状元,他从发解试、省试再到殿试,从来没有过宋煊这种快枪手的行为。
因为也不允许他有这样的急智!
“怎么可能呢?”
宋祁摇摇头:“他不要我的状元笔记,也不需要我的辅导,莫不是当真是胸有成竹,觉得考个解试简简单单?”
“不应该啊,要是宋十二他当真有这个实力,第一次参加发解试的时候,便应该榜上有名!”
宋祁一时间没理清楚,宋煊答题又快又好这件事带给他的震惊。
晏殊却是见到了宋祁看宋煊卷子的小动作,自是也瞧见了他脸上错愕的神情。
他倒是有些好奇宋煊此番能写出什么样的诗赋来,竟然让宋祁有些惊诧?
至于宋煊快枪手的事。
晏殊根本就不在乎。
只要宋煊不在殿试的时候,把这个手法用出来便行。
宋祁走上高台的时候,甚至踉跄了一下,被正要下去巡场的晏殊扶助。
“多谢晏知府。”
宋祁看着晏殊,他更不敢相信宋煊因为晏殊的缘故,能够提前拿到试卷。
所以才会早有准备,待到题目一下发,他便立即写出来了。
尤其是主考官是晏殊,在出题的时候,可是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在开考前,谁都不见。
宋祁霎那间又想起晏殊的故事,那只能说明宋煊以前做过这种怀古的诗,并且加以练习,才能写的如此之好!
晏殊扶助宋祁,却是低声询问:“何故如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