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屋 > 都市言情 > 大秦帝国风云 > 6、别出心裁的君臣学习课之四

6、别出心裁的君臣学习课之四(1 / 1)

李斯:臣请王上恩准----请将此文继续读下去。

秦王:蒙毅,你来接着宣读!

蒙毅继续读下去:

夫越虽国富兵强,中国之主皆知无益于己也,曰:“非吾所得制也。”今有国者虽地广人众,然而人主壅蔽,大臣专权,是国为越也。智不类越,而不智不类其国,不察其类者也。人主所以谓齐亡者,非地与城亡也,吕氏弗制而田氏用之;所以谓晋亡者,亦非地与城亡也,姬氏不制而六卿专之也。今大臣执柄独断,而上弗知收,是人主不明也。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今袭迹于齐、晋,欲国安存,不可得也。

1、吕氏:西周初,周武王建国后把齐地封给开国功臣吕尚,即姜太公,又名吕望,姜子牙。以后齐国为吕尚后代世袭,所以齐国为吕氏之国。齐简公四年(公元前481年),大臣田常杀死齐简公吕壬,控制了齐国的政权,于是齐君名存实亡。到齐康公十九年(公元前86年),田常的曾孙田和被周安王立为诸侯,就把齐康公吕货迁到海边,吕氏从此失去了王位的继承权,齐国从此完全由田氏家族掌握,史称田齐。

、姬氏:(ji机)黄帝的姓。周人以后稷(黄帝之后)为祖,亦姓姬。《国语·晋语》:“昔少典,取于有峤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史记·三代世表》:“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说文》:“黄帝君姬水,以为姓。”

、.六卿:古代天子有六军,六军的主将称六卿。《书·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史记·晋世家》:“晋景公十二年,僭王而始设六卿,以统率六军。”这里的六卿,是指晋顷公(公元前55至51年在位)、晋定公(公元前511至475年在位)之时的范氏、中行(hang航)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六大家族,由于这六大家族酿成了晋国的灭亡,所以一般所称“六卿”往往是指这六大家族。晋顷公十二年,六卿用国法诛灭了晋国的宗族,夺取了姬氏宗族的封地,各任命自己的儿子为大夫,这样,晋国的政权完全控制在六卿手中,晋侯已名存实亡。

译文:那越国虽然国富兵强,中原各国的君王都知道它地处偏远,对自己没有益处。他们说:“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地方。”现在有国之君虽然地广人众,然而君王被壅塞蒙蔽,大臣专权,是国家将成为越国啊。知道自己国家不像越国,却不知道自己国家也不像是国家,这就是没察明与自己相类似的人啊。君王说齐国灭亡的原因,不是因为土地和城池的丧失啊,而是因为吕氏未能控制齐国而田氏篡权;说晋国灭亡的原因,也不是因为土地和城池丧失啊,而是因为姬氏未能控制晋国而六卿专权;如今大臣掌握大权而独断专行,然而君王不知约束,这是君王不睿智。与死了的人有相同病患的人,不可能活下去啊;与灭亡的国家做相同的事的国家,不可能存留啊。如今沿袭齐国、晋国的道路,想要国家安全而继续存在下去,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啊。

-------------

凡法术之难行也,不独万乘,千乘亦然。人主之左右不必智也,人主于人有所智而听之,因与左右论其言,是与愚人论智也;人主之左右不必贤也,人主于人有所贤而礼之,因与左右论其行,是与不肖论贤也。智者决策于愚人,贤士程行于不肖,则贤智之士羞而人主之论悖矣。人臣之欲得官者,其修士且以精洁固身,其智士且以治辩进业。其修士不能以货赂事人,恃其精洁而更不能以枉法为治。则修智之士不事左右、不听请谒矣。人主之左右,行非伯夷也,求索不得,货赂不至,则精辩之功息,而毁诬之言起矣。治辩之功制于近习,精洁之行决于毁誉,则修智之吏废,则人主之明塞矣。不以功伐决智行,不以参伍审罪过,而听左右近习之言,则无能之士在廷,而愚污之吏处官矣。

译文:凡是法律都难以推行啊,不只在万乘的大国,千乘小国也是这样。君王身边的近臣不一定都有才智啊,君王对有才智之人而听取他们的意见,借此与身边的近臣讨论他们的言论,这是和愚蠢的人讨论才智;君王身边的近臣不一定都贤能啊,但君王对有贤能之人而以礼相待,借此与身边左右近臣讨论他们的行为,这是和不肖之人讨论贤能。才智之人决定计策听命于愚蠢的人,贤德之人品评德行受于不肖之徒,那么贤能有才智之人感到羞耻而君主的论断与事实相悖。

臣子中想要得到官位的人,那些品行高洁之人将用高尚的操行来约束自身,那些有智之人会用雄辩使业绩有所发展。那些品行高洁之人不会用钱财贿赂讨好他人,秉持高尚的操行从而不会曲解法律来办事;因此品行高洁之人与有智之人不会讨好他人、也不会借助他人向君王替自己请托说情。---------那么有修养有才智的官员不会被任用,那么君王的贤明就会被壅塞啊。君王不用功绩来评定群臣的才智和品行,不通过反复认真的审理,来辨析是非罪责。而是盲目听从身边近臣的建议,那么无能之辈将立于朝廷,愚蠢腐败的官吏将居于重官之位。

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且人臣有大罪,人主有大失,臣主之利与相异者也。何以明之哉?曰: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党用私。是以国地削而私家富,主上卑而大臣重。故主失势而臣得国,主更称蕃臣而相室剖符。此人臣之所以谲4主便私也。故当世之重臣,主变势而得固宠者,十无二三,是其故何也?人臣之罪大也。臣有大罪者,其行欺主也,其罪当死亡也。智士者远见而畏于死亡,必不从重人矣;贤士者修廉而羞与奸臣欺其主,必不从重臣矣。是当涂者之徒属,非愚而不知患者,必污而不避奸者也。大臣挟愚污之人,上与之欺主,下与之收利侵渔,朋党比周,相与一口,惑主败法,以乱士民,使国家危削,主上劳辱,此大罪也。臣有大罪而主弗禁,此大失也。使其主有大失于上,臣有大罪于下,索国之不亡者,不可得也。

译文:万乘大国的祸患是大臣的权重;千乘小国的祸患,对身边的近臣太信任;这是君王共有的祸患啊。况且臣子犯大罪,君王有大的过失,臣子和君王的利益是不一样的啊。怎么样来说明呢?

君王的利益在于:将有才能的人任用为官,臣子的利益在于:没有才能而得到官职;君王的利益在于臣子有功劳而赏赐给其爵禄,臣子的利益在于没有功劳而得到富贵;君王的利益在于广交豪杰各用其能,臣子的利益在于结党营私。因此国家土地被削弱而大臣的封邑富裕,君王地位卑下而大臣地位贵重。所以君王失去权势而大臣得到国家,-----这就是臣子欺骗君王,以求得到私利的目的啊。

所以当政掌权的大臣,在君王权势变化时而依然得宠的,十个之中竟没有二三人。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无外乎欺骗君王、贪欲无度,他们的罪行应当被处死。

有才智之士因为有远见,因此畏惧死之将至,必然不再去追随掌大权者啊;有贤能之士羞于与奸臣一起继续再欺骗君王,必然选择不与奸佞为伍,而远走高飞、避祸他乡。

剩下的那些人,不是愚蠢便是不知祸患的人,必然不廉洁并且不躲避、甚至去攀附奸邪之人。这些愚蠢腐败之人与奸佞(重人)沆瀣一气,对上和他们一起欺骗君王,对下和他们一起坐收渔利,结党营私,迷惑君王败坏法纪,以此扰乱民众,使国家削弱,忧劳受辱,这是大罪啊。--------------那时,若得不到纠正,想求得国家不灭亡,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李斯激动地评点:韩非此下半部分文章,我看应属“上上”之列!

举凡天下之大国,最后倾覆莫不如此。君王不可不警醒!

君王倚重贤能,摒除奸恶,江山社稷就可以永固!

方今我大秦欲铲平六国,一统天下。韩非此文,正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战术:

(施展计谋或者使用暗杀的武力)去其贤臣,立其小人,紊乱六国朝纲,则六国自乱矣!

昌文君、冯劫、王琯、隗状等文臣闻听李斯之言,俱瘫软如泥,心里面直呼:李斯啊,----李斯,尽管你才华横溢,但你妄为儒生,斯文扫地啊!-------苍天,那荀子教出来个什么样的学生啊?---

而秦王和一班武将们却欢呼雀跃,笑逐颜开。

秦王猛然站立起来:从今之后,举凡我大秦军国之事,长史之命,形同王命!

群臣趋前拜伏:臣等谨记!-----(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文豪,从和女知青离婚开始 聊天群:末法西游,投资万界 随军娇妻超好孕,绝嗣大佬放肆宠 斗罗:绝世之御兽之王 香江风云:扎职为王 某美漫的超凡人生 负债3万亿,债主们跪求我别死 卧月棠 斗罗:从九曲藤龙开始 斗罗绝世,世界调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