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秦淮悟道(1 / 2)

第408章秦淮悟道

朱老五缘何气急败坏?

正所谓种因得果。一切,还要从方孝孺这位“大才”,拜朱肃这厮为师那日开始说起。

且说这方孝孺,本就是文人才子,又是大儒宋濂的得意门生。宋濂是为何人?其在数年之前,便领受皇命,教导太子以及诸皇子学经,不论是名声、威望、学问,在士林之中都是一等一拔尖的大儒。

若是太子殿下日后御极登基,宋濂那就是大明帝师,是大明第一位文宗一般的存在。

身为宋濂爱徒的方孝孺,自然也是受到众星捧月,是被诸多学子所瞩目的人物。这样的人物竟然拜皇五子朱肃为师,当时就曾在应天士林之中,激起了一片轩然大波。

不过这片波澜其实在数月之后还是平息了。毕竟那位五殿下诗才艳艳,《临江仙》等诗作确实是无人可及。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方大才子拜师孺子学诗,倒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不过吟诗填词嘛,左右只是消遣之道,真正的大道,还得是经义文章。至于那位五殿下的经义功夫……

那几句《抡语》,曾被传为应天笑料,没人认为方孝孺能从朱肃这里,学走什么真才实学。

他们却不知道,方孝孺虽一开始确实是学诗,但很快,就被朱肃用一些科学小实验,给转移走了注意力。若说原先,方孝孺对朱肃的本事,还在心底有那么几分的轻视。那么在见识过科学的力量之后,他很快就把这位小殿下,看做了真正的大才。

然而他也有疑惑。朱肃在教授科学的时候,曾经说出过“格物致知”四个字:即是通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带着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事务的矛盾,通过不断的实验去求证事物的真相。

格物是儒家的观念,所谓的“格物致知”,为何与朱熹圣人的“格物穷理”如此不同?

随着对科学的不断学习,方孝孺的疑惑也越来越多。先贤曾说过“天圆地方”,殿下却说脚下大地是圆的,并不是方的;先贤曾说过“格物穷理”,一法通则万法通,从一物入手,便能自然知晓天下万物之理。为何五殿下却说,科学的门道有千千万万,要实事求是,不能单纯的用“哲学”的道理,来臆测科学的问题?

带着这份对先人的疑惑,方孝孺带着批判朱肃的心思继续学习。然而他很快就发现:科学的格物方法几乎无可辩驳。五殿下没错,是先贤错了!

如一道晴天霹雳,方孝孺的那颗尚未坚固的“儒心”。彻底的被劈开了。

若是仅此而已倒也无妨,然而方孝孺毕竟是儒家门徒,对于“科学”这种实学,更多其实只是好奇而已。反而,对于五殿下口中所说的那个“哲学”,方孝孺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儒学是穷究人心天理的学问,也称得上一种“哲学”。若是先贤所言有所谬误,那真正正确的哲学,应该是什么?

面对方孝孺的纠缠,朱肃烦不胜烦。哲学这种东西见仁见智,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而且方孝孺想要知晓的“哲学”,是偏向儒学的一种治国之学,后世的治国之学是什么?难不成教他共产主义?

奈何就算拒绝了方孝孺也不听,没奈何,朱肃只能将一些自己知道的阳明心学、西方哲学、甚至是心灵鸡汤,各种能记得起来的高深莫测的句子,一股脑的全部搪塞给了方孝孺。

什么“心外无物”啊,“人人皆可为圣贤”啊,“物质的发展是矛盾不断斗争、不断发展的过程”啊……

各种各样,统统丢给了他。

于是,方孝孺懵了。

朱肃走后,方孝孺便将自己关在了房间里,开始一一揣摩这些来自于后世的经典“经义文章”。哲学上的这些东西,其实很多本身便是互相矛盾的,毕竟有些是唯物,有些是唯心,无论如何,也无法自洽。

最新小说: 空花 (强制 1v1) 有一例外(1v1半校园h) 炮灰路人甲泄露心声后 穿书成太监,皇帝竟能读心 穿进末世后毛茸茸他靠撒娇成团宠了 这人设太奇怪啦[快穿] 庶兄在上(骨科,强制) 和同事相亲之后(1v1 双处 ) 那年华娱 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