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话说太乙真人杨肃原本是一樵夫,后来学医悟道,精通岐黄之术,加之平日里济世悬壶,救助于乡里,遂声名远播。
某一日,来了几位差爷,说是福州王审知王爷府上的人,要请杨肃前往王爷府去一趟,但具体做什么,差爷没说。杨肃当时有些惶恐,自己是个行医悟道之人,从来没有害人之举,平日里也不勾官结府,横行乡里,为何王爷府还特地差人来请他呢?
杨肃见几名差官行色神秘,并未说明来意,也不给杨肃半点迟疑的时间,说走就走。他一个平民百姓,那敢违抗?只得匆忙收拾行李,泪别妻儿,跟着那几个王爷府上的差官,一路匆匆忙忙,径往福州方向去了。
从南安水头到福州,一路车马食宿,也需两天时间才能赶到。坐在摇晃的马车上,杨肃想了很多,虽然一路上差官对他好生伺候,没有半点加害之意,但仍心有余悸,想起临行时妻儿不舍的眼泪,他思绪万千,此去王府,是凶是吉,谁也说不清楚。
早在光启元年(公元885年),杨肃随父杨安公、兄长杨逸及侄儿杨明珠跟随王审知入闽,他们的祖籍原在河南省的固始县,进入福建之后,先是居无定所,后来,他们在南安水头的朴里村定居下来,主营农耕,兼事渔樵,有了一个安定的隅所。
但是,杨肃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生活稳定之后,他隐居于南安石井西北隅崎髻山中的一个岩洞下,苦读诗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功名成就。
后来有一天,他遇上一个道人,便跟着那道人学医问道,识别山中草药。因杨肃天性聪明,领悟力极强,又善于独立思考,不出一年时间,便将道人所传的精髓,全部学会了,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另辟蹊径。特别是对针灸之术,杨肃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附近乡人若有染疾,每每找他问诊医治,几乎是药到病除!
杨肃平时乐于助人,又因山中草药丰盛,针灸之法精熟,故凡来求医问药的穷苦百姓,他都分文不取,加之医道高明,四里八乡只要有病有难的,都来求助于他,一时,杨肃名噪江湖,整个泉州府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杨肃行医救人出了名,自然有不少官家富贾,想出大价钱请他去府中做专职医师,但都让他给拒绝了。自然,也因此多多少少得罪了一些官家富贾,背地里说他不少坏话。
他一江湖隐医,本来只想自己寻得一方宝地,和妻子儿女相守到老,此生足矣!不想这下可好,杨肃也不知道自己得罪了什么人,何故又惹上王爷府上了,几个差官下来,也不多说话,便将他一请,就往福州去了。
2。
杨肃正想着,车已进入福州闹市,这是他离开泉州前往福州的第二天。他听到外面人声杂噪,便偷偷掀开车帘,往外面瞧去。天啊,福州城那繁华景象,让这个隐居乡下多年的道士大开眼界。他几时见过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车,在这么大的街道上来回穿梭呢?杨肃真是看傻了眼,他一直盯着窗外,渐渐地,把一切担忧,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车在闹市中转来转去,也不知道转了多少圈,终于在一所大殿的门前停下了。几个差官将杨肃扶下来,并扶着他往府里走去。此时的杨肃浑身发麻,两腿打颤,说是扶,还不如说是“架”杨肃何曾见过这等架式:只见殿堂高大,护卫森严,刀枪明亮,旗帜飘扬。杨肃心里忐忑不安,周身的毛孔竖起。他感觉自己已经没有双腿,几乎不能行走了,而是由左右两个差官,硬是给“架”进了王爷府。
但是,事情并非杨肃想象的那么可怕,几个差官并没有把杨肃“架”入公堂,而是把他“架”入了后宫,找了一个又大又好的房间,让他住了下来。紧接着,又传来一对男仆女婢,端茶送水,好生伺候。
这让杨肃感觉十分纳闷,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也不敢问身边那两个男仆女婢,由于旅途劳顿和心理压力巨大,他浑身疲惫,也不管将来会发生什么事,径直走向内间,找了一个床,侧身倒头便睡了。一边的男仆女婢,慌忙跟了进来,帮他脱衣去鞋。
杨肃一觉醒来,已是黄昏,但见男仆女婢还在身边,一边一个。二人一见他醒来,慌忙帮他穿衣洗漱,好生伺候。
一顿饱觉之后,杨肃的心开始有些安定下来,他小声地问那对仆女,这是什么地方?只听那男仆小心地回答说:“回道长,此仍王爷府也!”
于是杨肃又问:“可是闽王王爷的府所?”
男仆又说:“回道长,正是!”杨肃又问:“那王爷唤小道来此,不知所为何事?”
只见那男仆一听,赶紧双膝跪地,小声说道:“道长别吓杀小人,王爷府家的事可不是小的随意打探的,小的是个下人,哪里知道什么事?更不敢随意猜测!道长饶了小人,可不要再问了!已是近晚,若是道长饿了,交代小人准备饭菜就是了!”
杨肃点点头,他虽是一山村野夫,却也读过不少书见过不少世面。他起身将那男仆扶起,笑了笑说:“呵呵,见谅,见谅,不问了,不问了!我倒是有些饿了!”
男仆起身立起,低头垂手,赶紧说:“小的这就去为道长准备晚膳。”说完便一倒身,退了出去!
此时杨肃心想,这一路而来,都见差官仆人小心伺候,也不见得有一点恶意,该不会有什么祸事吧?算了,这活一天便是一天的,现在有吃有喝,哪管得了那些闲事呢?心里这么一想,也就安静了下来,让童女们出去为他准备晚膳。
3。
酒醉饭饱之后,杨肃又是一夜好觉,把两日来的劳顿和惊恐,一扫而净。
次日大早,杨肃起床洗漱之后,早见一差官走了进来,双手作揖,进门便对他说:“杨道长,休息了一日,精神可好些了?”
杨肃赶紧回道:“谢大人关心,好,好些了!”
只听那差官又说:“王爷府内有一女眷,近日身体欠佳,特请道长前去看看!”
这话一出,把个杨肃一阵惊吓,诚惶诚恐,他平日里只为小老百姓看病,从未搭理过官府,又何曾为王公大臣把过脉?特别是王府女眷!杨肃此时骑虎难下,但他没有任何选择,他没想到,王府派人秘密将他接入福州,原来是为王府女眷看病。
事已至此,杨肃只能硬着头皮,跟着那差官一路而去,转来转去,竟然转入了后宫。
差官把杨肃引进客厅,让他坐下,朝内室唤了一声,说道:“杨道长到!”
只见从王宫内室走出一个老婆子,向那差官和杨肃欠了欠身,说道:“老奴在此,大人和道长吩咐便是。”
又听那差官说道:“婆婆,请您把女眷的病情与杨道长说说。”
杨肃欠了欠身,用手示意老婆婆,让她慢慢说来。
老宫女叙说过后,杨肃已然猜测出王府女眷所患的疾病,是一种乳疾。这可是一件十分难为情的事,如何帮她看病又如何医治呢?杨肃一下子为难起来!
自然,杨肃知道不能单凭老宫女的述说,就判断王府女眷确实是患了乳疾。并且,王府女眷的病情到底坏到什么程度,还得进一步诊断,方能对症下药。因此,他必须通过把脉和现场观察,才能最后确证。
杨肃沉吟了许久,他很为难,无法说也不敢说!
这时,差官看出杨肃的心事,便对他说:“道长是否有些难处了?说出来与下官听听,若下官无法解决,亦可禀告王爷知晓,好歹商量一个法子!”
杨肃听差官这么一说,心里算是踏实许多,但又听差官提起王爷,又是一阵紧张!难道,这女眷与王爷之间有什么瓜葛吗?他不敢多问,只对那差官说道:“官爷,咱们中医问症,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如今小道只听得老婆婆的陈述,虽然心中对病人的症状有些大体了解,却因未能面见而无法确诊啊!”此话一出,把那差官也为难得说不出话了!
杨肃又沉吟片刻,继续说道:“无法确诊就不能对症下药。若小道仅凭婆婆的述说而随意下药,恐怕对病人会有所伤害,不但冶不好病,还有可能会出现反效果!”
差官此时也决定不,他唤那老婆婆先行退下,而后又对杨肃说:“道长,此事下官也为难,待我禀告王爷,再做定夺!”说完起身,与杨肃回到住处,转身拱手告辞了!
4。
杨肃此时心情沉重,差官都不敢做主的事,说明此女眷必然和王爷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是医治好了,或许会有很大的封赏,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恐怕是连小命都保不住了。况且,听刚才那老宫女的述说,这女眷的病情已然相当严重了,若是不能及时确诊并对症下药,怕是没有多少时日可活了!
这一天,杨肃整天像热锅上的蚂蚁,寝食不安。他想起了自己的妻子儿女,顿时泪流满面。他十分清楚,若非王府医师对此女眷的病情束手无策,也不会大老远从泉州把他接到福州来。虽然杨肃觉得此病人还有一线希望,但他也知道,在众多医师当中,他也不是最有能耐的,何况,要为病人治病,少不了要搬上那“四大诊法”
真是要命啊,杨肃当年和父兄随王审知入闽,一路战火烽烟,颠簸流离,总算在南安水头安上一个家,生活有了着落,能算得上是世外桃源的生活。却不想因医术高超而出了名,让王爷府招来为女眷看病。真是的,要是病人是个男的也好些,哪怕是王公大臣,当着人家的面“望、闻、问、切”凭着自己的医术,也能医治个八九不离十。
可偏偏要看的病人是一个女眷,住在内宫,别说“望、闻、问、切”就连房门都不会轻易让你走近的。并且这病,还病在不是地方,一个道士家的,怎敢去瞧呢?况且,这女眷是王爷家什么人也不清楚,换做一般平民百姓,解开衣襟瞅瞅,也就过去了,谁想这是王爷府的女眷,就算让你瞅了,治好病之后,也肯定是一刀给切了——王爷家的女眷,能向一般百姓露乳吗?传出去损的不只是一个女人的名声,而是一个王族的声誉。
杨肃越想越怕,发现不管是治好了还是治不好这王府女眷,自己都难逃一死。再想起这数年的颠簸流离,想起自己的妻子儿女,忍心不下,竟然用棉被捂住脸,哭了起来。
杨肃哭过后,心情略显平静。他知道,光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现在,他得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做到既能帮王府女眷治病,又不损王族的声誉。
杨肃总算冷静了下来。是的,他不只是一个医者,还是一个才智过人的术士。不管将来如何,他都不会选择逃避,而是知难而上。
最后,他想到了用“悬丝诊脉”的手法,来为病人诊断并对症下药。当然,这活儿不是他杨肃开头的,在他之前的医圣孙思邈孙真人,早就尝试过了。杨肃之前学医,听上代人对此有过论述,故心中早就有底,只是这么一个急,就给急了出来!
想到这里,一道曙光在他眼前掠过,杨肃心中一阵窃喜,一下子就平静了许多。趁着今夜无法入眠,他把自己的思路前前后后梳理一番,等候明天那差官一来,便与他说出,拿去与王爷商讨。
5。
第二天一大早,那差官又赶到杨肃的住处。差官说:“王爷说了,病人是一女眷,让道长尽心想个法子才是,若是能医治好,其它的事情都好说!”
杨肃也不敢问女眷是王爷家的何人,只把昨夜的一些想法,告诉了差官。差官一听,十分欢喜,觉得这个办法非常可行!就辞别了杨肃,一边让下人前去准备,一边赶去王府里与王爷禀报。
这边杨肃的心中还是忐忑不安,虽然传说中先贤曾有试过,并且写得有方有谱,但自己这是第一次尝试,不知道能否真正为王府女眷把脉。但事已至此,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到此时,杨肃只想让自己冷静下来,好用心去把这件事情做好,其他的事,他已无瑕考虑了。他坐到床上,双腿盘起,运气调心,很快,他就静了下来。
不到一会儿,那差官又找了回来,说已经禀告王爷并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杨肃过去,好为王爷府上的女眷看病。
杨肃跟着那差官过去,还是在那个客厅里坐了下来,他让差官把那老宫女叫了出来,进一步了解王府家女眷的病情,并对她进行一番交代,让她一定照他的交代行事。之后,杨肃让老宫女进入内室,自己在房外隔着一扇屏风,坐了下来。
紧接着,老宫女从内室拉出一条细细的丝线,交到杨肃手中。杨肃接过那条细丝,平心静气,开始诊脉。微微细弱的震动中,他发现这女子还很年轻,但脉象微弱紊乱,看来,这女子已经病了好些时日了,若不抓紧救治,恐怕性命难保。
杨肃唤出老宫女,在她耳边细说一番,让她再入内室,把这些话传给病人,并让病人说出她的反映。很快,老宫女又走了出来,在杨肃的耳边说了一些什么,杨肃点了点头,又附在老宫女耳边,细声地说了一番话。
如此,她进进出出。数次之后,杨肃点了点头,叫那差官过来说道:“大人,可与小道取些纸笔过来,小道已基本确诊了,可以开药方了!”
差官急忙交代下人,去取来一些纸笔,并亲自为杨肃砚墨。小声地问杨肃说:“道长,病人的病情如何?”
杨肃边写边说:“大人,病情甚不乐观啊!不过还算及时,我先给她开几副药调理一下,待内气调正之后,再做几个疗程的针灸,一月之内,可以初治;三月之内,可以痊愈也!”
差官频频点头,却突然问杨肃:“这针灸之事,如何动得了手?”
杨肃胸有成竹地说:“大人,刚才我也试探过这位婆婆了,她是个略晓医理的人,只要按我的指点行事,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差官点点头,又对杨肃说:“也只能如此了!道长,您先开好药单,我让下人去置办,再将此事也向王爷禀报一番!”
杨肃点了点头,将药单给了差官,让他叫人去置办一些药材,并交代如何调理。接着,又叫过老宫女附耳细说一番,老宫女点了点头去了,杨肃这才返回自己房间。
6。
几付药下去之后,差官过来说,病人已经感觉精神好多了,希望杨肃再过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