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屋 > 都市言情 > 大汉有活爹 > 第232章 (大章)真正大手笔!

第232章 (大章)真正大手笔!(2 / 2)

难不成朝堂发生了什么大事情,自己并不知道?

很快,一切真相大白。

刘彻:“赐婚翁主刘细君,大司农霍海。”

群臣先是思索了一下刘细君是谁。

然后觉得理所当然。

刘细君都在霍海那儿住了好几年了,大家又不瞎,这事儿有什么好奇怪的。

然后大家才反应过来:啊?

霍海可是尚公主了啊!

真就他种好,非要配皇室女眷呗?

霍海当即谢恩。

刘彻看到霍海就烦:“好了,你可以去干事儿了,组建全民教育的事情很重要,赶紧去办吧,不用留在朝堂耽搁事儿。”

霍海没挪脚,而是拱手行礼:“陛下,臣今天有本奏。”

文武百官,所有人都转头看向了霍海。

霍海有本奏?

霍海还主动在朝会上谈事儿?

霍海提出的主张哪一个不是改变整个大汉,但每一次都是被动出主意。

真正让霍海主动提出来的事情少之又少。

这几年一次都没有。

当然了主要也是因为这几年霍海人都不在长安。

但今天霍海有本奏,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霍海提出的事情一定非常重要,重要到逆天。

所有人都打起了精神。

刘彻看了看霍海,也觉得奇怪,霍海居然有事儿要讲?

想了一下,刘彻:“既然这样,你的事情最后讨论,诸位爱卿可有本奏?”

此时霍光犯难了。

自己到底出不出手。

如果出手,那万一自己事情成了,结果被二哥提出的事情压住了热度怎么办?

可是,自己谋划了这么久,就差一点点,今天自己振臂一呼,一定会有足够的人跟随,这事情应该会成,难不成要换个时间,再等一个月。

有些事情就得趁热打铁,如果事情久了,定型了,冷了,那可就锤不动了。

霍光心中暗想:议会就是现在最大的政治舞台,最为耀眼,所有商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这里,应该没有什么事情关注度会比这个更高了吧?

还是得上!

其他人都在回报,而霍光也不急着先说。

“陛下,淮河以西这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些特殊天气,根据研究院的说法,是雨水在天上降下的时候还不够冷,所以不是下雪而是下雨,但是落地后气温又很冷,所以雨落下后当即冻住。”

“这种现象被研究院叫做冻雨。”

“冻雨出现后,在地面难以清扫,造成道路湿滑无法行走,更不要说运输货物,这样一来这一区域的城市,就出现了粮价开始暴涨的情况。”

刘彻思索了一下:“研究院那边有解决办法吗?”

这乡村地区没有这个问题,毕竟大家有存粮,现在不缺粮食几年了,住在城池的人都没有屯粮的习惯,一时之间,粮价暴涨,还真难解决。

报告的官员摆了摆头。

众人对于这种情况,也是没见过,所以没办法。

而这个时候,大多数人,只会看向霍海。

新进入朝堂那些本来就懂新学的,倒不一定看霍海,都是自己在思索,看看自己学习的知识中有没有能解决当下困境的方法。

而大部分在朝堂很久的人,都清楚,如果说有人能解决这种问题,那就是霍海。

刘彻看所有人都在看霍海,也只有看了过去。

没办法,冻雨,以前听都没听说过,虽然现在学了新学,这个道理大家一听就懂,但是很少遇到的现象,大家还是不太明白怎么处理。

霍海:“囤积民生必需物资,涨价扰乱市场,抓起来抄家杀头好了。”

现场,几乎所有人都在做生意,听到霍海这么说,所有人都心惊肉跳。

谁还没有干过囤货等涨价的事儿啊?

直接抄家杀头?!

但是,大汉以前一年杀头那么多,这种囤货发灾难财的做法,要说杀头,好像也不是不应该。

但是不是,太猛烈了??

刘彻:“杀不杀头现说不好吧?”

霍海点头:“陛下,当然是应该把这条法写下来,然后再执行,而且一定要快,现在时代变化太快,很多事情已经不是原来的法条可以完全覆盖的了,推动新法条势在必行。”

众人都在点头。

霍光看了看众人,就是因为霍光感受到了新法条推动势在必行,所以才提出了议会拥有议论法条的权利,来完成了现在的政治名声积累。

刘彻:“那冰……”

霍海:“盐可以化冰,目前齐鲁晒盐场产量非常大,但是大量盐水浇灌,会导致土地盐碱化,所以不能大规模使用。”

“不过,只是化出城市主要通道,运输粮食,问题不大。”

刘彻听说盐水可以化冰后:“王内侍,取御厨取盐。”

很快,盐取了过来,直接洒在未央宫外的阶梯上。

然后众人才继续讨论各种议题。

几乎无人再议的时候,霍光才站了出来:“刚刚大司农说得对,新法条推动,势在必行。”

“而新法条的讨论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如果议会参与这个工作,效率上就会大大提高。”

“而且新法条很大部分都是和新商改有关系的,而议会实际上就是大量商人代表组成的,所以臣再度提议,让议会拥有议论部分法条的权利。”

刘彻:“具体是哪一部分法条?”

霍光拱手:“军、礼、教之外的一切法条。”

这之外,可是还包括着,工、吏、刑等诸多重要的东西。

如果议会有资格讨论吏这个法条,那和议会有了些许制衡朝会的手段有什么区别?

但大家并没有对这个过于警惕。

现在是大汉,大量的主张并不是看它对自己有没有害处,对谁利益损害来执行的,而是看有没有好处,对大汉有多大的好处。

正因为刘彻这些年的严苛律法,到今日,霍光直接染指天官的事情,居然没人站出来直接反对。

但这不代表这事儿能成。

因为刘彻还需要掌控议会的手段。

刘彻:“最近民间都在讨论让议会拥有议论法条的权利,并且所有人都很关注这件事情。”

“朕也觉得有这个必要,否则没有任何权利的议会不就是空谈么?”

“但具体什么法条的设立需要议会讨论,这个范畴还不容易划分,所以……朕同意让议会有讨论法条的权利,但,具体讨论哪些,由朕审视之后,再下发议会。”

霍光大喜,但不动声色:“是,陛下!”

刘彻肯定是要这种方法来控制议会的,但霍光根本不在乎这个,霍光要的是把这个事情办成,然后坐实自己中小商人领袖的身份。

长期以这个身份在朝堂活动,未来自己的话语权一定会越来越大!

朝堂众人都看向了霍光又看向了刘彻。

其实朝堂上很多人已经被说服,做好了要出来站队的准备,没想到事情刚提出来,陛下就允许了。

自己反而不用站出来了。

但这个事情办成的好处一直在,自己又没站队,那岂不是完全分不到好处?

而有些人站出来了,但只是在议会或者私下吆喝,还没有公开在朝堂吆喝,没有在报纸吆喝。

糟糕,站出来晚了,该快点的!

而城府更深的人看向了霍光。

这应该是霍光故意的。

大家站出来的人够多,声势够大,刘彻顺势也就同意了,毕竟刘彻建立议会,就是要用的,而不是建着玩儿做无用功。

而大部分人站出来,是为了要分好处,而不是真觉得这个好。

但霍光就是利用了时间差,把事情办成了,但大部分站出来的人实际上没得到多大的好处。

好处都在他那儿去了。

光禄大夫,有点水平。

实际上光禄大夫已经是很高的官职了,如果把现在的朝堂看作是九品制度,怎么也得是个从三品。

四品基本就是各地大员了,从三品就是三公九卿预备役了。

朝堂上很多人开始注意到霍光。

看来霍光不只是冲得快,冲的准,手法也是一流。

霍光应该是专门考虑过提出这个事情的事件。

刚好卡在事情发酵之后马上就是朝会,不用多等一次大议会给舞台让更多人表演,也没有多拖几次朝会来发酵,刚好卡在这个时间把事儿办成了。

很多人出了力,或者说开始吆喝了,但还没进去门儿,没分到好处。

事情成了之后,霍光放下心来。

二哥能提出什么重要的事情,比这个事情更重要呢?

刘彻:“谁还有需要商谈的事情?”

“没有?霍海你说吧。”

霍海上前:“臣上任大司农,要发展大汉经济,全面推开新商改在整个大汉执行。”

“但新商改的推开,有一个问题不解决,就实现不了。”

众人都看向霍海。

新商改势在必行,必须成功,大家所有的利益都挂钩在新商改上,怎么能不成?

什么问题不解决就实现不了?那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

霍海:“长安去年年末登记在册人口是二百八十万。去年一共发生了两千一百三十起杀人案。”

这话说出来,大家满不在乎。

说实话,大汉流行单挑,两百多万人,一年死了两千来个,太正常了。

这还算少的,幸亏现在大家都读书了,讲道德了,就算起争执,大部分时候都是放嘴炮,很少有人不论道理直接掏刀的。

要不然怎么会才有两千多起。

霍海:“大家可能觉得正常,但是,两千一百三十起案子发生,需要京兆尹去调查,需要取证,需要维持现场,而京兆尹人手完全不够,导致去年一整年,八十四所学校合计停课一千五百三十天。”

霍海抬头:“这些学校,大部分有三百到七百个学生。平均就算五百,也就是说耽误了五百人一千五百三十天,这么一合计,耽误了七十五万个日子。”

“这些日子如果算成钱,三十天为三千大钱,一天一百大钱,那就是七千五百万大钱的损失。”

“这只是时间损失,这些凶案发生,包括查案的破坏,直接间接对这些学校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了九个亿。”

大家就不明白了。

黄霸站了出来:“请问霍大人,怎么停课直接损失七千五百万,但间接居然九个亿这么高?”

霍海:“你是?”

黄霸:“在下第二届科考状元,黄霸。”

黄霸非常年轻,才十七八岁的样子。

霍海感觉这个名字耳熟,好像上次讨论打卫满朝鲜的时候他就发过言了。

这人名字越想越耳熟,应该是历史上的大官没错。

霍海:“你想一下,这些被耽搁的学生中,有多少是孩童?孩童发现身边人被杀,何等惊慌?加上停课必须在家里待着,他们的父母只能回家去陪着。”

“学校附近的商店,本来每日生意都很好,饭馆,茶室生意都很不错,结果停课,直接全部黄了。”

“这么算下来,九个亿多吗?”

大家都面面相觑,根本没想到影响这么巨大。

霍海继续:“这只是学校,两千多个命案,只有几十个发生在学校或者学校附近,去年的凶杀案还累计导致八所医馆停业五十八天,预计至少有八十人次因为医馆歇业缺乏救治结果殒命。”

“除了医馆,还有菜市场,饭馆酒楼,驿站,旅店,甚至仓库,码头,进行歇业。”

“间接影响的经济,你们可以想一下。”

所有官员都皱起眉头。

这个账不能算啊,一算就是天大的窟窿!

霍海:“除了杀人案,还有经济案件,比如偷窃,抢劫,持刀抢劫这种恶性案件不说,还有各种胁迫,还有诈骗,除了经济案件,还有……”

“京兆尹根本没有这么多人手处理。”

“以前我做长安少尉的时候,也没有多少衙役小吏,全是借调军中将士,但是,实际上大汉法律规定,无故调动两百人以上军队以谋反论。”

“只是事出有因,大家才允许我调动。”

“可是,出了长安,在其他地方,可以吗?各地官府也频繁调动各地将士入城?”

那玩意有人造反,谁预料得过来?

霍海继续:“除了刑事,还有海上,江上。”

“大汉去年一年,在海上贸易,纳税总额是三百七十亿。”

“但实际上,根据货物流通量看,这个数值应该是七百亿左右才对,也就是说有一半的人没有交税。”

“去年,长安平均每一天发生二十起快车撞人事件,发生三百多起手推车手拉车撞人撞车事件。每天发生二点七起火车撞人事件。”

“去年,长安城记录在册的失火,一共十二万四千四百一十二次,其中光是除夕那一天晚上,就发生了三千多次,这还是统计过的,没统计的根本不知道有多少次。”

“去年整个长安,发生了八百三十五起道匪劫掠……”

霍海讲了一件又一件。

所有人脸色都沉了下来。

(本章完)

最新小说: 悟空从火影开始的异界之旅 巅峰学霸 金龙:帝国六千年 林舟侧畔 过来让我亲一下 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 四合院:我是棒梗的大伯 直播鉴宝:你这精灵可不兴育啊! 全职之最强狙神 我的半岛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