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学生很容易有四种过失,而这四种过失,老师必须要知道。
后面的内容则是:“人之学者,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纪元背出,见教谕不说话,又继续背:“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究其实也。”
意思就是,学生容易犯这四种错。
一是学得太贪婪,二是学的太片面,三是太肤浅,四是过于自以为是。
这四种错误老师必须知道,然后纠正错误。
教谕微微点头,纪元却在思考,教谕这样说,是觉得他最近学得太多太肤浅,还是如何?
谁料教谕却又道:“不是这些,是后一句。”
后一句?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纪元再次背出。
“意思呢?”
“教育的意义,就是让学生们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才能。”
纪元说着,似乎有些明白教谕让他过来的意思了。
教谕笑着让他坐下:“不错,看来《礼记》确实通读了。”
方才都是在考究纪元学习情况。
看来他自学的礼记,不仅学了,还掌握得不错。
怪不得教谕明知丙等堂学到第十七章,却考他第十八章。
不过教谕要说的,也不止这些。
“是啊,做教育,自然要发挥你们的长处。”
“如今五经里只差春秋,可有什么疑惑。”
那太有了!
纪元眼睛亮了。
没记错的话,他们教谕也是举人吧?!
教谕肯定懂。
纪元蠢蠢欲动,想把羊毛捋到教谕身上。
他笔记还在身上呢!
教谕轻咳:“既然礼记学的不错,确实可以往下面学。”
话还没说完,又听外面哼了一声。
纪元仔细听才发现,方才的老者拄着拐杖,这才真正离开。
啊?
老者在偷听?
为什么。
教谕笑道:“方才那是咱们县学的春秋博士,也是县学夫子博士里,唯二的举人。”
“你去寻寻他,说不定,他可以解答你的春秋疑问。”
第39章
第39章
教《春秋》的博士?!
还是举人?!
纪元下意识起身。
原来方才的茶, 是这个意思?
不过春秋博士没喝。
教谕让他不要慌,解释道:“听殷博士讲,你的礼记已经学得差不多, 上面的疑惑, 梁博士殷博士也都有解答。”
“既然这样, 是可以来学春秋。”
“要学, 就要有夫子,独学而无师,谁来解惑?”
教谕虽然不怎么在县学,却对这里情况了如指掌。
听说纪元学了礼记之后,心里便清楚他的想法,便抽空以喝茶的名义请了春秋博士。
方才同老博士讲了纪元的情况。
但老博士却不愿意。
不是他不愿意私下教导, 而是觉得纪元学有四失,教谕不但不教导,反而揠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