鄜延路加河东路骑兵步卒八万余人,再加上六万民夫负责後勤,再加上後备民夫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人手,两路共调动人员超过十五万。
中路军由平西统镇大元帅狄青亲自率领,还带上了官家特意派来的外戚高遵裕,主力军自环庆路出兵,目标就是灵州。
西路军由泾原路总管刘昌祚统帅自渭州出发沿葫芦川北上,同环庆路的中路军汇合後同取灵州。
两路军骑兵步卒共十二万,负责後勤的民夫也超过十万。
除了三路攻夏的军队,熙河路和秦凤路的大军也没闲着,西夏境内开战的同时他们要攻灭青唐吐蕃,即便不能拿下青唐吐蕃也要避免吐蕃和西夏联合。
西军各路兵马齐齐开动,总共调动的人员近六十万,比西夏全国的兵力加起来都多。
梁太後和梁乙埋慌不慌不确定,反正各监军司的都统军都慌的不行。
自从梁太後废除汉化恢复党项旧制,党项各部族就迅速将被皇帝夺走的权利抢回手中,如果他们想换个老大随时可以像往利氏那样举族迁走。
比起皇命,基层部民本身就更听首领的话,只要首领能摆脱朝廷的控制,其他就都不是事儿。
控制十二监军司的部族首领本来还想浑水摸鱼,让宋军和梁氏干仗,他们表面上服软,将来摇身一变未必不能成为第二个嵬名氏。
西北离中原太远,宋人不会管理他们,最後还是会让各部落首领管部落的事情。
这可不是胡说,当年宋的太宗皇帝已经这麽干过一次,一时的胜利不是胜,他们党项人和汉人的区别大着呢。
但是看这次的情况,宋人好像要来真格的。
党项人和汉人的区别很大,管理起来不能按照同一种法子,吐蕃人和汉人的区别也很大,管理起来也不能用同一种法子。
现在的汉人好像学聪明了,吐蕃这几年新归附的部落都老老实实听命行事,汉人官员也没像以前一样强迫哪个部落干他们接受不了的事情。
汉化的可怕他们已经感受过,要是让汉人朝廷来他们这儿推行汉化,他们还能和汉人分出区别吗?
党项部族的首领们忧心忡忡,可是让他们和宋军硬刚他们还真不敢。
废话,虽然他们全民皆兵,但是对面光骑兵步卒都比他们男女老少加起来还多,他们拿头和宋人刚吗?
实在不行的话,那就只能一怂到底了。
更远的右厢各监军司被回鹘人以及内部叛乱绊住手脚,左厢几个想要浑水摸鱼的监军司看到遮天盖日的宋军都吓傻了,本来就不打算这时候硬刚,这时候一个个的更是老实的跟鹌鹑一样。
英勇迎敌和送死的区别他们还是能看出来的,当勇士也没必要挑这种时候当。
大部落的首领权衡利弊後低调做人,剩下那些小部落不足为惧,大宋三路大军进入西夏如入无人之境,遇到些许抵抗也是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解决。
灵州的嵬名成遇:???
兴庆府的梁氏衆人:!!!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
嵬名成遇手中兵力不少,翔庆军的标准兵力加上他私下练的兵加起来足有十五万,放到平时是造反不成也能和兴庆府平分西夏的威势,但是对上宋军的两路合击还真不够看。
不是,那些部落首领平时拽的跟什麽似的,好像天王老子来了都不能让他们低头,现在怎麽一个个的都变成了鹌鹑?
坚壁清野的前提是城中有足够的存粮且敌军没有後援,现在灵州城里的粮食顶多撑两个月,宋军那边却有源源不断的支援,甚至还有党项部落给宋军带路,这仗怎麽打?
就问这仗怎麽打?!
嵬名成遇急的睡不着觉,夏天本就酷热,再加上形势急迫火气上头,没两天脸上就起了满嘴的燎泡。
灵州形势危急,兴庆府的形势更急。
大宋的主力军有灵州挡着一时半会儿打不到兴庆府,东路军从怀州渡过黄河就直接到兴庆府城下了。
兴庆府中有火器,他们大夏的火器不逊于宋人,以前打仗的时候炮手队的旋风炮没少立功。
但是那都是以前。
自从宋人发明出了可以炸山裂石的火炮,他们那名为旋风炮实为投石机的炮手队就再拿不上台面。
以前大家都用投石机,你宋国凭什麽忽然增大威力?
很好,这个问题契丹人也想问。
不管怎麽问,大宋的火炮和目前辽夏两国的火炮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只要大军能渡过黄河,兴庆府的城墙根本扛不住威力巨大的虎蹲炮。
梁氏好歹掌权多年,不至于一点兵力都凑不起来,但是不管是步卒还是骑兵在火炮面前都不够看,勉强凑起来十五万军队也挡不住宋军渡河。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梁乙埋亲赴怀州抵御宋军之时,留在兴庆府的嵬名氏皇族反了。
皇族造反用在梁氏身上好像有点不对劲,但是这时候已经没空纠结两边的角色是不是拿反了,总之就是兴庆府乱上加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