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2 / 2)

官家现在已经对朝臣很不满,现在没空管不代表不会管,等过些年能腾出手,朝堂上怕是还要有大变动。

皇帝毕竟是皇帝,脾气再好也还是皇帝,君臣之间真要铁了心的对着干最後扛不住的肯定是臣。

可惜现在朝中察觉到这一点的大臣不多,那些上蹿下跳指责官家不该被奸人迷惑的家夥至今还觉得他们士大夫是人上人,普罗大衆都该老老实实任他们压榨,敢冒头说话的都是对读书人大不敬,是不听祖宗之法,再这麽下去迟早人心尽失。

不是,就没人觉得最近附和他们的大臣越来越少了吗?

聪明的大臣已经开始闭嘴并约束族人低调行事,不聪明的大臣还在逼逼赖赖说这个骂那个,希望过两年他们倒霉的时候还能和现在一样健谈。

嗨呀,前途一片大好,未来一片光明,在京城当官的感觉真是棒极了。

苏景殊和白玉堂凑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一个讲京城的局势变化一个讲地方的抄家伟业,可以说的事情太多,从傍晚说到半夜都说不完。

可惜扫黑除恶计划和募役法同时推行下去六扇门和司农寺都忙的很,没那麽多时间给他们唠嗑。

七月初募役新法开始在江南试行,之後这两个多月他们的生活都相当规律。

苏景殊上午去司农寺衙门,下午去政事堂衙门,晚上偶尔还要出个城。

最近西北又出了点事儿,之前来求和的西夏使臣连京城的大门都没进就灰头土脸回了西夏,梁太後不太甘心又派了一队使臣,这次希望以塞门、安远两座城寨来交换绥州。

以两座城寨来交换州城,两边的条件看上去非常不对等,但是如果真的能达成,大宋这边反而赚了。

游牧民族没有修筑城池的习惯,大宋拿下绥州後还要重新建城来加强防备,不然那边就是零零散散的村寨,连驻军都不知道该驻哪儿。

塞门寨和安远寨分别在延州和秦州的前线,单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对大宋更加有利。

有这两座寨子在手,今後的後勤运输会比现在方便的多,即便没有绥州也不影响大局。

只要能解决後勤问题,灭夏指日可待。

官家和满朝文武对这个条件都很心动,但是他们知道塞门、安远两寨的重要性西夏肯定也知道。

以西夏的贪得无厌,这事儿大概率有诈,所以官家虽然心动但也没有掉以轻心。

西夏言而无信是常态,万一他们这儿把绥州交出去西夏却不肯交割塞门寨和安远寨怎麽办?

事实证明多留个心眼子没坏处,西夏人的嘴骗人的鬼,那边还真就准备空手套白狼。

派去交接的官员是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郭逵麾下机宜文字赵卨,赵大人到西北後直接拿出西夏太宗李德明当年划下的管辖区找西夏使臣交接。

西夏使臣开始时含含糊糊什麽都不说清楚,後来发现糊弄不过去才直说要交割的塞门和安远二寨只包括拆毁後的寨子,周边的辖区土地和人口全都不包括在交接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他们要拿来交换绥州的只是两座焚毁後的寨基,别的什麽都没有。

直接把赵大人给搞无语了。

都知道党项人离谱,没想到他们能这麽离谱,是他们巴巴的到开封府求和,大宋答应谈判了他们又搞这些见不得人的小动作,真当大宋没脾气啊?

然後就没有然後了,两边谈崩,西夏使臣再次被赶出大宋地界儿。

这也就是在大宋,放到汉朝发生这种事儿灭国的大军估计都打到家门口了。

西夏那边搞忽悠失败,梁太後又双叒一次派兵攻打绥州,这次没有直接攻城,而是学大宋的习惯在绥州附近的西夏境内一溜儿修了八座堡寨,看样子是不拿回绥州誓不罢休。

西北乱象再起,朝中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抄家抄出来的钱财在国库打个转便运去西北,官家对战事的重视可见一斑。

这些天发生的事情让苏景殊更加坚信抄家比老王的保甲条例适合应急,当时强制推行下去的是那份报保甲条例的话,如今朝廷要面对的就不光是外敌入侵。

最近白玉堂上午去六扇门衙门,下午没事儿就走,看上去比其他人清闲,其实一点都不清闲,他自由活动的时间全被那些自发扩大探查范围的六扇门捕快给占了。

几位义兄要忙的事情更多,六扇门能用的人也没几个,左挑挑右捡捡能肩负重任的只剩下他一个。

没办法,总不能去隔壁把展昭喊过来和他一起干活。

最新小说: 在中世纪当生活玩家 重回老板年少时 不要吵醒隔壁的魔王 时光尽头 我,恶女,只想造反 开局一座公寓:在末日当包租婆 重生之贵女难求(贵女原著小说) 献给仙君的be美学 为了不在死后变BOSS我尽力了[无限] 把乙游玩成刑侦r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