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非要叶芸回屋休息,叶芸拗不过,又无法跟她一个初衷为好的老人家讲道理,便让田婶把陷入昏迷的母子两人也搬进屋,放在她和秦铮的炕上。
里屋只有一扇小窗,视线昏暗,人一多便显得些许逼仄。
叶芸爬上炕,越过母子两人,将原本半开的小窗户整个推开,凉爽秋风顷刻间灌进屋子,扑面而来的凉风也迅速驱散了屋子里的昏暗和沉闷。
“这小娃咋烧的这么厉害?”
田婶摸着小孩子的额头,滚烫温度令她担忧地缩起了手。
叶芸干脆又打了一盆凉水,拿毛巾浸湿,拧干,覆到了小孩子的额头上,接着她又去摸了摸女人的额头。
还好,女人并未发烧,只是简单地饿晕过去了。
“他媳妇,你娘俩你认识不?”田婶在旁帮忙,瞧着小孩子烧得通红的脸颊,一脸忧心忡忡,“这孩子病得这么严重,不会烧傻吧?万一真烧傻了,他娘俩赖上你咋办?”
叶芸眉心微动,打量目光缓缓落至女人身上。
她倒是没想那么多。
一个快把自己饿死的女人,背着高烧不醒的孩子讨饭的女人,应当做不出讹人的行为,如果她是个恶人,还能沦落到这个地步?
秦铮很快请来了赤脚医生。
老爷子腿脚慢,秦铮骑着二八把人带进院子,老人家扶着一把老骨头下了二八大杠,挎着木药箱,一步一蹒跚地走进屋里。
翻翻女人的眼皮。
又翻翻孩子的眼皮。
给女人把脉,沉思片刻,又给孩子把脉,又是沉思片刻,苍老的眼皮耷拉下来,浑浊双眼眯着,捋着花白的山羊胡,似是在细细感知脉象。
五六秒后,他收回了手。
“没多大事,饿着了,死不了,养养就成,倒是孩子严重些,烧着了,我给开点药,吃完就好了。”老爷子嗓音浑浊苍老,却言简意赅,打开药箱在瓶瓶罐罐中扒拉出几片白色药丸。
一掰,药片一分为二。
一共三片药丸,掰成六个半片,老爷子找了张纸垫着把药丸放在炕头上,“这个,一天两顿,一顿半片,吃三天就好透了。”
就这一种药?
叶芸和秦铮面面相觑,田婶也面露不解,“王伯,就这一种药能行吗?”
王老爷子嗤笑一声,“这又不是啥好东西,你还想吃多少?”
“不是,我的意思是一种药万一不管用咋办?”田婶笑笑解释,指了指炕上烧得仍昏迷不醒的孩子,“我看这小娃病的挺厉害,要是没治好,万一赖上铮子跟他媳妇咋办?”
秦香娥不在家,她这个做邻居婶子的就得帮着这小两口着想。
再说了,她家田小慧现在跟着叶芸干,一个月赚那么多钱,她自然要保护好叶芸。
“用不着操心这些,这是退烧药,半颗就够了,药劲儿大着呢。”老爷子和蔼地笑着摆摆手让她不要再担心,合上药箱,撑着一把老骨头起身离开。
秦铮见此,跟着他起身朝外走去:“我送您回去。”
老爷子腿脚不好,来这么一遭不容易,他把人请了来,自然也得负责把人送回去。
等秦铮一走,田婶好奇地拿起炕头上的药丸左瞅右看,想不明白,就这半片简简单单的小药丸能管用?
管不管用吃过才知道。
不过王老爷子兴义问诊那么多年,医术有目共睹的。
开什么药自然有他的道理。
而且如今这年代的药含量较高,药效也强,不像后世那么花里胡哨,一个小小的感冒要好几种药混着一起吃,又是颗粒又是胶囊,吃了也不见得有几分好转。
“那行,铮子媳妇你先忙着,我家里还蒸着馍馍,我得回去掀锅了,等会儿给你送来两个。”
田婶说完匆匆离开。
托叶芸的福,她现在日子过得轻松,田小慧跟在叶芸手底下做工得来的工钱有一半会交给她,改善了他们家里的情况,让他们也顿顿都能吃上一口白面馒头。
田婶越想越觉得美滋滋,走时嘴里还哼起了轻松自在的小曲儿。
屋里,叶芸给小孩喂药。
小孩子外表看起来不过五六岁,瘦得却十分可怕,叶芸喂药时托起他的上身,只觉抱住一具骨架,硌得她胳膊也跟着隐隐作痛。
药丸塞进他嘴里。
陷入昏睡的孩子几乎没有反抗意识,也许是本就又饿又渴,在苦涩的药丸和温水进入他口中时,他反而自动将其咽下了喉咙。
鉴于他状态不佳,叶芸一声不吭喂着他喝下了整杯温水。